
2023-03-01 00:00 2313次閱讀
2月25-26日,2023中國工業經濟高峰論壇暨第四屆中國工業經濟年會在吉林長春成功舉辦。
?
2023中國工業經濟高峰論壇暨第四屆中國工業經濟年會主論壇現場
作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扎實推進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要舉措,2023中國工業經濟高峰論壇暨第四屆中國工業經濟年會由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指導,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和長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大會主題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內涵 工業高質量發展正當時”。
2月26日上午,2023中國工業經濟高峰論壇暨第四屆中國工業經濟年會主論壇順利召開。吉林省副省長李國強,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張志軍,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國務院原派駐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路耀華致歡迎辭。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發表領導致辭。主論壇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熊夢主持。
?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熊夢
?
?
吉林省副省長李國強
李國強在致辭中表示,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吉林誕生了新中國的第一輛汽車,第一列鐵路客車,第一臺激光器,第一臺電子顯微鏡,第一袋化肥。今后五年是推進吉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的關鍵時期,吉林將實施十百千萬企業的培育工程,發展六新產業,建設四新設施,加快打造現代化新型汽車和零部件、農產品生產和農產品食品加工,冰雪和避暑休閑旅游三個萬億級產業,以及能源電力、醫藥健康、石油石化、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等若干千億級規模的產業,努力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
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張志軍
張志軍在致辭中表示,長春正由工業大市向工業強市加快邁進。近年來,長春認真落實省委“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以建設長春現代化都市圈為引領,謀劃推進了“六城聯動”,即國際汽車城、現代農業城、生態示范城、科技創新城、新型消費城和文化創意城,著力打造一個萬億級的汽車產業和六個千億級的產業。2022年,“專精特新”企業同比翻了一番,充分顯示了發展的韌性和后勁。生物醫藥、光電信息、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國務院原派駐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路耀華
路耀華在致辭中表示,中國工經聯以多項品牌工作為抓手,為產業協同發展發揮了強有力的橋梁紐帶作用。此次邀請到全國優秀的工業企業和企業家走進長春、交流展示,目的是為地區轉型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同時也應看到,“需求緊縮、供給沖擊、預期弱”三重壓力在工業領域仍然較為突出,國內外形勢仍然復雜嚴峻,東北振興長春發展還需進一步發力。對此,提出四點建議。一是要進一步加深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認識,要下決心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將長春建成人才高地,讓人留帶動物留、才留、信息留、財富留。二是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培育適宜企業生長興旺的營商“黑土地”,制定出具體的、科學的、配套的、可執行的政策措施,讓企業的禾苗在這里風調雨順,茁壯成長。三是要認真研究,進一步創造性地落實落細國家支持東北振興的各項政策,讓政策落地,讓政策發力,讓政策在吉林、在長春結出豐碩的成果。四是要把黨中央“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號召進一步變成實際行動。當今世界,誰占領了科技創新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吉林省和長春市工業基礎厚實,要激才勵志,開新局、走新路,首先在數實融合上振興,在科技創新上寫出自己的好文章!
?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
顧秀蓮發表領導致辭時表示,2022年,我國工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工業生產銷售持續增長,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7.9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9%,提振工業經濟取得顯著成效。展望2023年,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資源要素條件可支撐,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應精準把握工業經濟發展規律,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布陣筑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經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啟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以視頻形式發表題為《企業改革與發展路徑的實踐探索》的主旨報告。李毅中表示,當今,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世界潮流,更是國家戰略。在數字產業化方面,要繼續創新發展。一是在完成第一輪重大科技專項的基礎上,繼續攻關薄弱環節。二是要進一步優化集成電路產業結構,加強制造環節。三是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計算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在產業數字化方面,一些互聯網公司陸續轉向“互聯網下半場”,如百度的無人駕駛、阿里的城市大腦、騰訊的醫療影像及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等。要把數字化引向生產制造的核心部位做深做實,創造更多的應用場景,實現全產業鏈的數字化。
?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全方位支持長春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突破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現場
主旨報告后,大會現場舉行了《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全方位支持長春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突破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熊夢,長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馬延峰作為代表上臺簽約。隨后,2023中國工業經濟高峰論壇暨第四屆中國工業經濟年會正式啟動。
?
2023中國工業經濟高峰論壇暨第四屆中國工業經濟年會正式啟動現場
論壇啟動儀式后,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姚珺,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唐立新,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黃群慧,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與合作部副總經理盧天軍依次作主題演講。
?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姚珺
姚珺表示,先進制造業集群是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的高級形式,擁有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是制造強國的重要標志。工業和信息化部自2019年起組織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開展了三輪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遴選確定了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下一步,將做好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各項任務,推動國家級集群加快向世界級水平邁進。一是打造一流的協同創新能力。二是提升一流的先進制造能力。三是培育世界一流的企業。四是營造一流的產業發展生態。五是形成一流的集群治理能力。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唐立新
唐立新分析,面向MCIS的裝備制造工業智能和系統優化,核心問題是解決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裝備制造工業如何運用現代工業智能技術,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另一方面,面向產業鏈供應鏈特別是制造業集群,如何實現制造業之間的循環的系統優化。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黃群慧
黃群慧表示,中國現代化新征程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實現現代化的強烈發展意愿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進入發展機遇期與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S時可以發生。尤其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要高度重視阻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三大風險,即經濟全球化受阻帶來的創新乏力風險、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帶來經濟衰退風險,以及重大國際政治軍事沖突和全球危機帶來的極端環境風險。應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戰略與合作部副總經理盧天軍
2022年是中國一汽和國內汽車產業特別艱難的一年,盡管銷量收入有所下降,但中國一汽的利潤保持增長,并且創造了“十三五”以來的新高。紅旗品牌在近幾年強勢崛起,創造了五年時間增長65倍的產業奇跡。據盧天軍介紹,中國一汽牢記長子使命責任,強大民族汽車產業,將從六個方面持續發力,即堅持戰略引領,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全力塑造綠色發展新優勢;堅守主責主業,堅決樹立民族汽車品牌;強化創新驅動,自主掌控關鍵核心技術;推進產數融合,加快全面數智轉型步伐;強化區域聚集,保證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
中國工經聯工業促進工作部主任、中國工業大獎辦公室主任李子源
“中國工業大獎”的評選,持續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據中國工經聯工業促進工作部主任、中國工業大獎辦公室主任李子源介紹,中國工業大獎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我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自 2007 年至今,“中國工業大獎”共實施七屆,累計有 477 家單位獲獎。其中137個企業和項目榮獲大獎、 192 個企業和項目榮獲表彰獎、148個企業和項目榮獲提名獎。東北地區累計有8個企業和項目榮獲大獎,11個企業和項目榮獲表彰獎,5個企業和項目榮獲提名獎。這些獲獎企業和項目涉及重大裝備、智能制造、能源化工、生物醫藥、電子通信、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頭部企業和中堅力量。第七屆大獎評審工作目前已完成,計劃于今年兩會后3月下旬召開表彰發布會。
?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委員、中國工經聯制造業單項冠軍工作辦公室主任吳同明
作為梯度培育的關鍵一環,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成為制造業突破瓶頸,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支撐。據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委員、中國工經聯制造業單項冠軍工作辦公室主任吳同明介紹,前7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共計1186家企業,主要集中在機械、電子信息、石化、輕工、建材、紡織等領域,其中機械占比36%,電子信息占比19%,石化占比15%,輕工占比8%,建材占比5%,紡織、鋼鐵、有色占比較小。從所有制來看,民營企業占制造業單項冠軍主體,占比65.8%,國有企業占比23%。從統計數據看,制造業單項冠軍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前7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平均研發強度5.74%,且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
?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工業經濟人才發展中心職教認證管理辦公室主任胡英杰
打造工業人才發展體系,保障制造強國建設需要。據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工業經濟人才發展中心職教認證管理辦公室主任胡英杰介紹,中國工經聯建設了以產業鏈供應鏈為基礎的工業人才發展體系,積極推進校企緊密合作、產教深度融合。通過建設職教認證網、搭建人才服務網絡平臺、舉辦人才論壇及各種會議、建設突出人才引育的新型研究院或產業賦能基地、編制發布人才發展報告、積極組織開展各類大賽等眾多舉措促進工業人才隊伍發展。中國工經聯、企業和學校在產教融合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了分工合作,中國工經聯尋找并聯合優秀的企業共同進入學校,通過職業能力標準的制定、師資隊伍的建設、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學生能力建設四個維度,實現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的目的。
?
高端對話現場
龍頭企業和標桿企業在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市場模式創新等多方面積累了豐富、寶貴的經驗,在產業協同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主論壇最后,以“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企業創新與產業協同”為主題,沈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繼雙,正泰集團輪值總裁欒廣富,北京納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毅武,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專家、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術總監蔡乾亞等4位企業代表,共同展開了一場精彩的“高端對話”。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智能制造分會副理事長、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主持了這場對話。
2月26日下午,產業數字化論壇、產業鏈創新論壇兩場平行論壇繼續精彩上演。兩場論壇分別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工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業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徐金寶,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委員、執行副會長郜志宇主持。來自江蘇中天、羚羊工業互聯網、北京納通科技集團、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波司登控股集團、東土科技、阿里云、國藥集團、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集團、亨通集團、奇點靈犀科技等公司的企業代表,以及中國工經聯、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上海理工大學、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等協會、院校代表齊聚一堂,分享真知灼見。
2月25日,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第六屆理事會主席團二次會議在長春召開,會議主題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介紹部分行業、地區工業經濟運行情況,總結中國工經聯2022年工作,提出做好2023年各項工作規劃及建議。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原名譽會長顧秀蓮出席會議。與會同志首先赴中國第一汽車集團考察,參觀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一汽兩周年創新成果匯報展、新“紅旗文化展館”、紅旗制造中心繁榮廠區,了解中國一汽發展歷程、紅旗品牌歷史及高質量躍遷發展情況。主席團二次會議由路耀華執行副會長主持。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熊夢總結匯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2022年工作情況和2023年工作思路。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委員、執行副會長郜志宇宣讀審議調整和增補副會長、主席團主席議案。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榮劍英宣讀審議通過會議紀要。吉林省長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馬延峰介紹長春市工業運行情況。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劉剛就“中國空間站研制與創新歷程”作報告,并同與會同志進行了交流。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委員、秘書長郝英杰、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迎新、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健、上海市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管維鏞、重慶市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副書記楊麗瓊等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主席及代表,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交流發言,對本行業、地區2022年工業運行情況進行了介紹,對推動2023年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
?
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梯度培育和產業交流會現場
2月25日下午,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梯度培育和產業交流會在長春舉行。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榮劍英,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宋曉輝,長春市政府副秘書長阮敏,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產業組織處副處長趙雪陽,長春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明瑞,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包卓軍,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委員、制造業單項冠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郭嘉海等領導嘉賓及部分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長春市重點培育的優質企業代表出席了此次會議。會議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黨委委員、制造業單項冠軍工作辦公室主任吳同明主持。在企業交流環節,來自智能制造、汽車、光電、生物醫藥等產業鏈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以及來自長春市本地的優質企業就如何發揮產業鏈優質企業作用,深入交流,集思廣益。
聚焦工業經濟熱點焦點問題,提供前瞻思考與解決方案,中國工業經濟高峰論壇暨中國工業經濟年會已成功舉辦三屆,受到了業界的廣泛好評和高度關注。最新數據顯示,2023中國工業經濟高峰論壇暨第四屆中國工業經濟年會品牌效應持續煥發,吸引各方關注,長春大會現場及17個分會場兩千余家企業代表參會,中國工業報、央視頻、新京報、新華網思客等直播平臺上,超過145.5萬人通過視頻直播在線收看了論壇。